<rt id="6ca7b"></rt><delect id="6ca7b"><delect id="6ca7b"></delect></delect><noframes id="6ca7b"><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delect id="6ca7b"></delect></rt><delect id="6ca7b"></delect><delect id="6ca7b"></delect><rt id="6ca7b"></rt><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noframes id="6ca7b"><noframes id="6ca7b"> <rt id="6ca7b"></rt><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 id="6ca7b"></rt></rt><noframes id="6ca7b"><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noframes id="6ca7b"><bdo id="6ca7b"><noframes id="6ca7b"><noframes id="6ca7b"><delect id="6ca7b"></delect><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 id="6ca7b"></rt></rt><rt id="6ca7b"><rt id="6ca7b"><delect id="6ca7b"></delect></rt></rt><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noframes id="6ca7b"> <rt id="6ca7b"><rt id="6ca7b"></rt></rt><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noframes id="6ca7b"><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 id="6ca7b"></rt></rt><bdo id="6ca7b"><rt id="6ca7b"></rt></bdo><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rt id="6ca7b"><delect id="6ca7b"></delect></rt><rt id="6ca7b"></rt><noframes id="6ca7b"><noframes id="6ca7b"><rt id="6ca7b"></rt>
天天排行網首頁 | 榜中榜首頁
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排行榜
所屬榜單: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排行榜
郭沫若
郭沫若-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排行榜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漢族,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緒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樂山市觀娥鄉沙灣鎮,漢族,原名郭開貞,字鼎堂,乳名文豹,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致力于世界和平運動,是我國現代著名的無產階級文學家、詩人、劇作家、考古學家、思想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書法家,學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會活動家,蜚聲海內外;他是我國新詩的奠基人,是繼魯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認的領袖。

簡介

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男,漢族,中國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1892年11月16日出生,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1958年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國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學,后接受斯賓諾沙、惠特曼等人思想,決心棄醫從文。與成仿吾、郁達夫等組織“創造社”,積極從事新文學運動。這一時期的代表作詩集《女神》擺脫了中國傳統詩歌的束縛,充分反映了“五四”時代精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拓了新一代詩風,是當代最優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1923年后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倡無產階級文學。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1927年蔣介石清黨后,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1928年2月因被國民黨政府通緝,流亡日本,埋頭研究中國古代社會,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學術著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國,任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團結進步文化人士從事抗日救亡運動。1946年后,站在民主運動前列,成為國民黨統治區文化界的革命旗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等職,當選中國共產黨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本人真實照片 郭沫若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1958年5月,為了實現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加速培養國防建設和尖端科學技術方面急需的專門人才,當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聯合部分著名科學家,向黨中央提出由中國科學院創辦一所新型大學的建議。建議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聶榮臻等的支持,以及中央書記處會議的批準。同年9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國務院任命郭沫若兼任校長。此后,郭沫若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長達20年,顯示出淵博的知識和深邃的教育思想。在他的領導下,科學院貫徹“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辦校方針,實施科研與教育一體化政策,充分發揮科學院各研究所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設備優良的優勢,全力支持科大建設;確立了教學與科研、科學與技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辦學原則,倡導了“勤奮學習,紅專并進,理實交融”的優良校風,建立了培養新興、邊緣、尖端科技人才的新型教育體制,形成了開明開放、兼容不同學派的民主學術氛圍,這些都在中國科大以后的辦學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為學校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科大于建校30周年之際,在東區校園樹立郭沫若銅像。

文化界的評價結果

郭沫若被文化界公認為當代無恥文人的開山鼻祖。

甲骨文字學成就

卜辭通纂

郭沫若是甲骨學四堂之一:鼎堂。著作如《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古代文字之辯證的發展》《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青銅時代》《十批判書》 《奴隸制時代》等。 在中國上古史和考古學領域中,甲骨學“四堂”的名氣無人不曉。唐蘭先生對四堂的評價是:殷墟卜辭研究“自雪堂(羅振玉)導夫先路,觀堂(王國維)繼以考史,彥堂(董作賓)區其時代,鼎堂(郭沫若)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這四堂基本上代表了1949年之前甲骨學研究的歷程與成績,他們的學術貢獻及地位亦在伯仲之間,難以權衡出個高低輕重。但若從甲骨學學科理論與體系建設這一角度而論,董作賓先生出力尤多。如果沒有他在科學發掘甲骨文與斷代研究方面的卓越貢獻,甲骨學這一嶄新的學科或許不會如此迅速地從金石學古老的母體中脫胎出來。近讀《甲骨學五十年》(以下簡稱《五十年》),此種感觸尤深。

筆名的來歷與含義

郭沫若的母親杜邀貞說她懷孕時,曾夢見一只小豹子突然咬著她左手的虎口,所以給郭沫若起的乳名叫“文豹”。他在家排行第八,母親稱呼他為“八兒”。郭沫若四歲半上私塾。家里給他起學名叫郭開貞,號尚武?!肮簟笔撬S玫墓P名;為什么取名“沫若”呢?他家鄉四川省樂山縣沙灣鎮有兩大河流,大渡河(古稱沫水)以及流入大渡河的雅河(古稱若水)。漢朝司馬相如的《喻巴蜀檄》有關“沫若”一句,指的就是大渡河與雅河的匯流。郭開貞于1919年9月11日在《時事新報·學燈》上發表早期詩作時首次用“沫若”筆名,隨著《女神》詩集的出版,“郭沫若”為人們所熟悉。 郭沫若一生使用過的名、號、別名與筆名多達五十余個。計有:郭開貞、尚武、文豹、八兒、汾陽主人、竹君主人、定甫、沫若、夏社、郭沫若、沫、愛牟、郭鼎堂、鼎堂、高浩然、麥克昂、吳誠、林守仁、杜頑庶、杜荃、杜衎、坎人、易坎人、石沱、石沱生、李季、阿和乃古登志、蒙其外史、王假維、郭愛牟、蒙其生、蒙侄、谷人、高汝鴻、郭石沱、佐藤和夫、安娜、鼎、楊伯勉、杜衍、白圭、戎馬書生、牛何之、羊易之、丁汝成、龍子、克拉克、江耦、有孤、藤子丈夫、佐藤貞吉、郭麥弱、高鳴以及和夫人于立群合撰文章所用的于碩等。 郭沫若幾個主要筆名的含意是:麥克昂:“麥克”是英文maker(作者)的音譯,“昂”者我也,麥克昂就是“作者是我”的意思。南昌起義失敗后,1928年1月他在《創造月刊》一卷八期上發表文藝論文《英雄樹》時,第一次啟用這一筆名。 杜衎(kàn):郭沫若母親姓杜,性格衎直(即剛直),取此名以紀念其母。郭沫若在留亡期間思念老母,1929年他在《東方雜志》上發表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有關論文,署用此名。 杜頑庶:郭沫若母親是側室,自己是“庶出”。他發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等重要史學研究著作,署名“杜頑庶”,紀念母親。 坎人、易坎人:郭沫若少年時得過重癥傷寒,留下聽覺半聾的后遺癥?!兑捉洝飞系目藏?,說其“于人也為聾”,坎人、易坎人即為聾子之意。郭沫若從1928年起翻譯美國作家辛克萊的《石炭王》《屠場》《煤油》等書,用的都是易坎人的筆名。 鼎、鼎堂、郭鼎堂:郭沫若原名郭開貞,《說文解字》上說,“古文以貞為鼎?!必?、鼎兩字通用。鼎而附之以堂取其音為“丁當”,取其義“鼎當”。1931年郭沫若在《東方雜志》上發表《毛公 郭沫若(右)與陳毅元帥(中)

鼎之年代》,即署名鼎堂。 石沱、石沱生、郭石沱:與鼎有關,周代末期的鼎銘中稱鼎為石沱,這是鼎的別名。1934年,商務印書館的郭沫若譯作《生命之科學》,即署名石沱。 郭沫若筆名、化名很多,有“郭鼎堂”“麥克昂”“羊易之”“楊伯勉”“白圭”等,而用得最多的是“郭沫若”這個筆名。因為他家鄉四川樂山的兩條水,一條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條是若水,他少年時飲二水長大,所以他后來發表新詩時,就用了“沫若”這一筆名。

大事年表

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樂山市沙灣鎮,乳名文豹,本名開貞,號尚武。 郭沫若(左3)與周恩來等合影

1897年春入家塾讀書。習讀《詩經》《唐詩三百首》,喜歡王維、孟浩然、李白等詩人的作品。 1901年家塾采用上海編印的新式教科書授課。 1905年 春 長兄郭開文赴日留學,有意偕從同行,父母未準。 1906年 春 入樂山縣高等小學。第一學期成績本名列第一,因受年長同學忌妒,被降為第三名。 1907年 春 因反對教師專制,被學校開除,經斡旋返校。 夏升入樂山中學堂,大量閱讀林琴南的譯述小說。 1908年 秋 患傷寒并發中耳炎,聽力受損。病中讀先秦諸子等古籍,偏愛《莊子》。 1909年 秋 因參加罷課,請求校方與當地政府交出懲辦打傷同學的肇事者,被學校開除。 1910年 春 進省城成都,插入四川官立高等學堂(四川大學前身)分設中學堂。冬 參加成都學界要求早開國會的罷課風潮,任班級代表,又受開除處分,因故 未實行 1911年 冬 清帝退位?;剜l組織民團響應辛亥革命。 1912年,2月受父母之命與張瓊華結婚,5日后即離家返成都。 1913年春 考入成都四川高等學校(辛亥革命后四川高等學堂改稱四川高等學校)理科,未學。夏,被天津軍醫學校錄取,未就學。年底得長兄資助,決定東渡日本留學。 1914年1月在兄長的資助下抵東京。首先考入九州帝國大學學醫,后因重聽而棄醫從文。年秋考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與郁達夫同學。 1915年 秋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與成仿吾同學。閱讀泰戈爾、屠格涅夫、歌德、海涅等人作品,與斯賓諾莎思想接近。 1916年 夏 與東京圣路加醫院護士佐藤富子相識。 冬,與佐藤富子在岡山結婚。開始新詩寫作。 1917年 試譯泰戈爾詩集,因無法出版而中止。 1918年 參加留日學生罷課,抵制簽訂“二十一條”。夏 升入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 與留日同學張資平醞釀出版文學刊物。 1919年夏 與留日同學響應“五四”運動,組織抵日愛國社團夏社。作小說《牧羊哀話》。詩作在上?!稌r事新報》上發表,震動中國詩壇。 1920年在 上?!稌r事新報·學燈》上發表的《三個泛神論者》中首次表現了自己的“泛神論”的思想。后與田漢、宗白華的通信輯為《三葉集》出版。譯歌德《浮士德》第一部,因譯稿被老鼠咬毀未能出版。 1921年 休學半年。往返于上海、日本之間籌備出版文學刊物。 6月 文學團體創造社在東京成立。第一部詩集《女神》問世。 1922年 《創造》季刊五一節創刊。譯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1923年 春 自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畢業。隨即回國從事文學活動,編輯出版創造社刊物。 譯尼采《查拉圖斯屈拉鈔》前半部。 詩歌戲曲散文集《星空》出版。 1924年春 赴日本,在福岡翻譯河上肇《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屠格涅夫長篇小說《新時代》。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系統了解,從此確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冬 歸國調查江蘇、浙江軍閥戰禍。作《水平線下》。 1925年 在上海結識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瞿秋白。目睹五卅慘案實況,作二幕劇《聶耳》?!段膶W論集》出版。譯愛爾蘭約翰沁孤戲曲集。發表組詩《瓶》。 1926年3月 與郁達夫等赴廣州,任廣東大學文學院學長,實行文科改革。結識毛澤東、周恩來等共產黨人。創造社出版部成立。 7月 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中將副主任、代主任。12月 任黃埔軍校武漢分校(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科教官。 1927年3月在南昌朱德住處作《請看今日之蔣介石》,痛斥蔣介石叛變革命。被蔣介石政府通緝。7月 任第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8月參加八一南昌起義,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團成員、起義部隊總政治部主任。經周恩來、李一氓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冬 潛回上海從事文藝活動。重譯《浮士德》第一部。因患斑疹傷寒,錯過乘船轉移到蘇聯去的機會。 1928年2月 為躲避國民黨政府緝捕,得內山完造幫助離滬,化名旅日,定居千葉縣, 行動受警方監視。通覽東京東漢文庫先秦史籍,研究中國古代史。譯美國作家辛克萊長篇小說《石炭王》。編寫《前茅》和《恢復》 1929年 作自傳《我的幼年》、《反正前后》。譯辛克萊長篇小說《屠場》。譯德國米海里斯《美術考古發現史》。 1930年 論證中國古代存在奴隸制社會形態的《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出版。譯辛克萊長篇小說《煤油》。 1931年 作《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銅器銘文研究》《兩周金文辭大系》。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譯俄國托爾斯泰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英國威爾士《生命之科學》等。 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生,《生命之科學》等譯稿在上海商務印書館被焚。作《金文叢考》《創造十年》。 1933年作《卜辭通篡》《金文余釋之余》《古代銘刻匯考》等。 1934年 作《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先秦天道觀之演進》《屈原研究》。再譯《生命之科學》。輯譯《日本短篇小說集》。 1936年作歷史小品數篇,輯為《豕碲》。譯日本林謙三《隋唐燕樂調研究》。譯德國席勒《華倫斯太》。 1937年作《殷契粹編》、《創造十年續編》。7月 抗日戰爭爆發。只身歸國參加抗戰。在上海主辦《救亡日報》、組織文化宣傳隊、戰地服務團赴前線勞軍。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在周恩來直接領導下從事抗戰文化工作。 1938年1月 與于立群結合,同由廣州赴武漢,就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當選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 10月 武漢失守,經長沙、桂林撤至重慶。 1939年《石鼓文研究》出版。 1940年4月 在重慶嘉陵江北岸發掘延光四年漢墓。9月 辭去三廳廳長職務,抗議國民黨政府強行改組政治部。11月 國民黨當局被迫同意組成文化工作委員會,任主任。 1941年11月 周恩來、于右任、馮玉祥等發起紀念郭沫若創作生活25周年及50壽辰。編《五十年簡譜》。改寫《棠棣之花》。 1942年作歷史劇《屈原》《虎符》《高漸離》《孔雀膽》;譯歌德《赫曼與竇綠苔》。創辦群益出版社,主編學術刊物《中原》。 1943年 作歷史劇《南冠草》。研究先秦諸子。 1944年春,作《甲申三百年祭》, 被中共中央定為整風學習文件。 1944年,郭沫若歌頌明末著名女將軍、軍事家秦良玉《詠秦良玉》詩四首。 1945年草擬《文化界時局進言》,呼吁民主政治。文化工作委員會遂被國民黨政府解散?!肚嚆~時代》、《十批判書》出版。 夏 離重慶抵上海。赴南京參加國共和談?!稓v史人物》出版。 1947年 譯歌德《浮士德》第二部。編《少年時代》《革命春秋》《天地玄黃》等。冬 遷抵香港。 1948年作《抗戰回憶錄》(后改名《洪波曲》)。年末 為出席新政協會議,赴東北解放區。 1949年 3月 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世界擁護和平大會布拉格會議。 建國前夕當選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任政務院副總理、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1949年11月,郭沫若寫了《我向你高呼萬歲(為斯大林壽辰所作)》一詩,來贊美斯大林。 1950年,郭沫若發表《我們應該怎樣認識外蒙古獨立?》一文,號召“站在大公無私地立場”,祝賀外蒙古獨立,并且“向外蒙古人民告罪”,而不要“跟在美帝國主義和蔣XX反動地后面”,“對蘇聯‘憤慨’”。 1950年 3月 當選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理事長。 5月 學術名詞統一工作委員會成立,任主任。 8月 率中國代表團訪問朝鮮。11月 出席在華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 1951年 2月 出席在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11月 出席在維也納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12月 獲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逗烦霭?。 1952年 2月 《奴隸制時代》出版,確定奴隸制社會下限在春秋、戰國之交。 任中央考古訓練班主任。 獲匈牙利科學院院士。保加利亞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3月 出席在奧斯陸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執行局會議。 7月 出席在柏林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會特別會議。 10月 與宋慶齡、彭真等發起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 11月 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1953年 作《屈原賦今譯》。3月,隨周恩來赴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吊唁斯大林、哥特瓦爾德。5月 出席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常委會。6月 出席在布達佩斯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當選第二屆中國文聯主席。獲波蘭科學院院士、保加利亞名譽院士稱號。 1954年作《管子集?!?。5月出席在柏林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特別會議。6月出席在斯德哥爾摩舉行的世界和平理事會緩和國際局勢會議。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55年1月 出席在維也納召開的爭取世界和平的國際會議。 4月出席在新德里召開的爭取世界和平的國際會議。6月 出席在赫爾辛基召開的爭取世界和平的國際會議。冬 率中國科學代表團訪問日本,作《訪日雜詠》等。 1956年 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推廣普通話委員會副主任、漢語拼音方案審訂委員會主任。他親自題寫“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原名),成為其留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科科學院”等唯數不多的絕筆。 1957年 17卷本《郭沫若文集》開始出版。6月 出席在科倫坡召開的世界和平理事。 1957年 5月27日 在回答《光明日報》記者問“言者有罪還是無罪”時,他說:“無罪者的言者無罪,有罪者的言者還是有罪的?!? 1958年 郭沫若重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8年 9月至1978年6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1959年~1960年,郭沫若先后創作了以“翻案”為主旨的歷史劇《蔡文姬》與《武則天》,極力美化曹操與武則天的歷史形象。 1962年,為了紀念鄭成功逝世三百周年,郭沫若創作了電影劇本《鄭成功》,但因不久后即爆發文化大革命,未能拍攝。 1962年,寫有《關于秦良玉的問題》。 1965年,他親自為寧化題署"寧化縣影劇"院名,使這座建筑面積達3600平方米、觀眾座位1334個的影劇院,增添新的光彩。 1966年 文革爆發,郭沫若發表談話,這段談話常被后人指責:郭沫若只顧自保,為全盤否定歷史的極“左”思潮推波助瀾。談話內容流傳到國外后,對郭沫若在各國的聲譽都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1966年8月24日參與挖掘定陵。 1971年,郭沫若發表學術論著《李白與杜甫》(書中過于美化李白,貶低杜甫,為人詬?。?。 郭沫若以毛澤東的詩友著稱,和毛時有詩詞唱和。他曾高度贊頌毛澤東的詩詞和書法;也曾賦詩贊美斯大林。郭沫若在文革初期被批判,很快就得到了特別保護;他寫了許多贊美文化大革命的詩作,包括直接贊美江青的詩,在整個70年代基本安然無恙。 1976年5月12日,郭沫若寫了《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周年》,但過了僅僅五個月零九天,四人幫被逮捕之后,他立即又賦一首《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抨擊“四人幫”;這也是后來他的政治人格受到質疑的主要原因。 1976年1月,周恩來總理病逝,郭沫若悲痛欲絕導致病情惡化,不顧醫生和家人勸阻抱病堅持前往北京醫院,向周恩來遺體告別。 1978年3月,郭沫若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發表了《科學的春天》的書面報告(內容實為原中宣部國際宣傳處干部胡平起草),號召知識分子鉆研學術,迎接“科學的春天”,引起與會人員強烈反響。 6月12日,郭沫若在北京逝世;根據其遺囑,郭沫若的骨灰灑在山西昔陽縣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著作集錦

詩集

郭沫若相關書籍

《女神》《長春集》《星空》《潮汐集》《駱駝集》《東風集》《百花齊放》《新華頌》《迎春曲》《 天上的街市》《雷電頌》

詩歌代表作品

1、天狗2、筆立山頭展望 3、鳳凰涅槃4、戰聲 5、罪惡的金字塔 6、天上的街市 7、駱駝 8、晨安 9、夜步十里松原 10、黃浦江口 11、血肉的長城 12、太陽禮贊 13、春鶯曲 14、鶯之歌 15、立在地球邊上放號 16、我是個偶像崇拜者 17、詩的宣言 18、爐中煤 19、霽月 20、郊原的青草

歷史劇本

《屈原》(已拍攝發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則天》《聶嫈》《高漸離》;

回憶錄

《洪波曲》

評論集

《雄雞集》

專著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辭研究》《殷商青銅器金文研究》《十批判書》《奴隸制時代》《文史論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翻譯書目

《茵夢湖》(小說)德國施篤謨著、與錢君胥合譯,1921年,泰爾 《少年維特之煩惱》(長篇小說)德國歌德著、1922年,泰東 《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論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務 《雪萊詩選》(詩集)英國雪萊著,1926年,泰東 《浮士德》(詩)德國歌德著,1928年,創造社 《沫若譯詩集》印度枷里達若著,1928年,創造社 《石炭王》(小說)美國辛克萊著,1928年,上海樂群書店 《政治經濟學批判》(理淪)德國卡爾.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戰爭與和平》(長篇小說)俄國列夫.托爾斯泰著,1935年,光明書局 《藝術的真實》(理論)德國卡爾.馬克思著,1947年,群益

著作書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紹

《黃浦江口》 《女神》(詩集)1921年,泰東 《瓶》(詩集)1927年,創造社 《前茅》(詩集)1928年,創造社 《恢復》(詩集)1928年,創造社 《水平線下》(小說、散文集)1928年,創造社 《我的幼年》(自傳)1929年、光華 《漂流三部曲》(小說、戲劇集)1929年,新興書店 《山中雜記及其他》(小說、戲劇集)1929年,新興書店 《黑貓與塔》(小說、散文集)1931年,仙島書店 《后悔》(小說、戲曲集)1930年,光華 《黑貓與羔羊》(小說集)1931年,國光 《今津紀游》(散文集)1931年,愛麗書店 《桌子跳舞》(小說、散文集)1931年,仙島書店 《文藝論集續集》(論文集)1931年,光華 《創造十年》(回憶錄)1932年,現代 《沫若書信集》1933年,泰東 《豕諦》(歷史小說)1936年,不二書店 《北伐途次》(散文)1937,潮鋒出版社 《甘愿做炮灰》(劇集)1938.北新 《戰聲》(詩集)1938、戰士出版社 《創造十年續編》(回憶錄)1938,北新 《羽書集》(散文、論文集)1941,香港盂廈書店 《屈原》(劇本)1942,重慶文林出版社 《蒲劍集》(散文、論文集)1942,重慶文學書店 《棠棣之花》(劇本)1942,作家書屋 《虎符》(劇本)1942,群益 《屈原研究》(論文)1943,群益 《今昔集》(論文集)1943,東方書社 《孔雀膽》(劇本)1943。群益 《南冠草》(劇本)1944,群益 《青銅時代》(史論)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學說述林》(論文)1945,福建永安東南出版社 《十批判書》(史論)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蘇聯紀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蘇聯五十天》,1949,大連新中國書店 《歸去來》(散文集)1946,北新《筑》(劇本)1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時代》(自傳)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傳)1947、海燕 《盲腸炎》(雜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劍》(散文、雜文集)1947,海燕 《歷史人物》(史論)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黃》(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地下的笑聲》(小說集)1947,海燕 《創作的道路》(理論)1947,文光 《抱箭集》(小說、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詩集)1948,群益 《雨后集》(詩集)1951,開明 《海濤》(散文集)1951,新文藝 《奴隸制時代》(史論)1952,新文藝 《沫若文集》(1—1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雞集》(詩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傳)1959,百花 《蔡文姬》(劇本)1959,文物 《潮汐集》(詩集)1959,作家 《駱駝集》(詩集)1959,人文 《武則天》1962,中國戲劇 《李白與杜甫》1972,人民 《郭沫若全集》四川人民 1982一1987

書法成就

行草見長韻味無窮

郭沫若書法集

在書法藝術方面,郭沫若同樣成就璀璨,在現代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 8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 70余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于辛亥年間。 10年以后,他的著名詩集《女神》等作品集問世,使其書體在更廣泛的讀者面前顯露風采。上世紀 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鑒今,諳熟了祖國文字、書體的演進軌跡,創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模式。 1937年他歸國抗戰,在民族危難之中,其詩詞創作常與書法相結合,筆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后,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余從事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他慷慨為人,博識廣聞, 郭沫若筆跡

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跡、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的辭章墨寶。其書法作品數量之多,影響之廣,少有出其右者。為紀念建國15周年而創作的巨幅書法作品是郭沫若書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一幅 1.42米×3.57米的宣紙上,郭沫若用蒼勁有力的行書,書寫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八個氣勢磅礴的大字。市場拍賣時底價為 100萬元人民幣,最終以 319萬元的價格改寫了郭沫若書法作品成交記錄,同時也刷新了近現代書法單件作品的成交記錄。值得一提da的是,樂山日報和樂山晚報的報頭字體,也是集郭沫若手書作品而成。 若以書法家視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郭沫若可歸入學者型或“文化人”類型的書家。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一種“文”的氣息,寵萬端于胸中,幻化出千種思緒,從筆端涓涓流出,生成與他詩、文、史種種學問修養相融合的化境,以書法的外化形式展現給讀者。 關于書法的學習,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說:“我從前也學過顏字,在懸肘用筆上也是用過一番功夫的”。從他的自敘可以看出他早年師顏魯公的用功刻苦。從他的作品中,仍依稀可見顏魯公的精神,比如線條的樸茂、敦厚;結體的寬博。郭沫若行草書的精妙之處,在于“意”的揮灑和“韻”的和諧。郭沫若在文學上的成就使他擁有了人格的浪漫與文化思想的深刻,轉換成書法作品時,即有了“意”的揮灑與“韻”的天成。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學、人格上的浪漫與文化上的“狂飆”來視其書法創作,應該是耐人尋味的。沈尹默有詩評曰:“郭公余事書千紙,虎臥龍騰自有神。意造妙摻無法法,東坡元是解書人?!?/p>

書法作品的系列出版物

主要有郭平英主編《二十世紀書法經典·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和《郭沫若書法集》(四川辭書出版社1999年出版)兩種,印制精美,信息量大,極富欣賞價值和長久保存價值。如果說這些出版物的不足,則是因循慣例,僅在作品旁簡單標注題名、尺寸、年代等,高雅有余,普及不足,對于大多數讀者來說,不能夠從中了解書法家其人及其作品的價值。趙笑潔、東野長河著《中國書法家全集·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國藝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恰恰彌補了上述不足。 《中國書法家全集·郭沫若卷》融郭沫若書法作品、傳記、印章、論藝言論以及作品賞析于一書,使讀者既能夠欣賞到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又能夠了解郭沫若的人生(包括藝術)道路、書法理論,還可以幫助讀者欣賞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實為一本雅俗共賞的好書。 郭沫若墨跡

全書五章:第一章,生平概述;第二章,書法藝術歷程;第三章,蘭亭論辯;第四章,“郭體”解析;第五章,論藝摘錄。附錄包括常用印章、年表、主要傳世作品、主要參考書目、釋文等五個部分。該書收錄郭沫若書法作品90余件,附錄中的“釋文”部分,分別將這些作品的文字逐一錄出,以便讀者對照閱讀、欣賞。 “生平概述”簡要敘述郭沫若的人生道路和學術生涯;“蘭亭論辯”介紹論辯的由來和意義;“書法藝術歷程”、“‘郭體’解析”兩章,是書中文字敘述的重點,此前這樣的系統論述并不多見。 郭沫若并非專門的書法家,但他的書法藝術成就卻有目共睹?!皶ㄋ囆g歷程”一章,探索郭沫若70余年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少年時代:心儀“蘇(東坡)體”,又受民國書法主流———碑帖結合的影響。東渡日本:探奧甲骨,研究早期造型符號,而且用毛筆撰寫,雖非書法作品,字里行間的金石氣已油然而生。對于晉(二王)、唐(孫過庭《書譜》)以及明中后期一些書法的追溯,明顯看出他消化與吸收傳統法帖的種種痕跡。為抗戰而書,使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幅式走向大眾化。字型結體、筆法起運、章法行氣等,都有了新的面目。格調剛柔并舉,或含蓄溫和,或疾厲昂揚,成為郭沫若書法走向成熟的前奏。書寫新中華,“郭體”形成。20世紀60年代,是郭沫若書法成熟、風格更趨強烈、創作更為旺盛的時期。他的書法風貌精氣飽滿,形式與內容又有新的開拓。風格的獨創性,由早期的碑學功底,到融匯碑帖的廣泛吸收,到晚年的風貌獨立,最終走向成熟,顯出激情洋溢、滌滿乾坤的浪漫風采,形成風靡神州的“郭體”書法,成為20世紀學者型書法家的一個典范。 結合郭沫若書法作品進行解析,是這本書不同于一般書法集的一個特點?!肮w”解析一章,從“當于目而有據”的點畫出發,綜合作品的特征,了解其思想境界、人格品性,了解其心理,了解其時代精神,從而對“郭體”作出品評:浪漫風格――豪放明快、不拘繩墨;筆法特征———巧于變化、深厚凝重;結體———風神灑落、平中寓奇,章法———匠心獨具,運用玄妙;草書———舞墨見豪情。歸納郭沫若書法“巧于變化、深厚凝重的筆法特征”為:逆入平出,回鋒轉向;內擫外拓結合;藏露互用,方圓并施。歸納郭沫若書法“風神灑落、平中寓奇的結體”為奇正相生、疏密得當、虛實變化、開合伸縮、俯仰有姿、避讓妥帖等六點。這對于讀者理解、認識郭沫若書法風格,頗有幫助。 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是文字表達既要科學嚴謹又要通俗易懂,二是文字敘述與書法作品的穿插要配合得當。此外,書法作品編號與其他插圖編號應當區分開,有所脫漏的書法作品“釋文”應當補入。

目前,郭沫若 共收到 5 朵鮮花
真愛粉絲榜
TOP.1 九天攬月 共送了 5 朵花!
  網友評論    (以下評論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服務條款法律聲明廣告服務站點導航友情連接意見反饋
郵件聯系方式: toplearningteam#gmail.com (請將#換成@)
Copyright 2009-2010, LUCKCOM Co.,All rights reserved
91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97午夜人人操人人看人人上-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蜜-高清无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